提案者:王海燕 杜長順 王 鵬
農村蔬菜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菜農自發組織的自我利益保護組織,在解決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方面有突出的作用,能較好地保護菜農的利益。它通過組織會員規模化、專業化、標準化生產,能較好地保護菜農的利益,帶動農民致富,實現“菜籃子”長期安全穩定供給。
隨著市場化農業的興起,我市蔬菜需求不斷增加,但另一方面菜農的收入極不穩定。主要原因在於我市農產品附加值低,基本上是低端供給,缺乏大型農業企業的精深加工;農業信息化管理運用不夠,市場營銷、企業管理人才匱乏,農副產品產銷困難較大;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聯動發展激勵機制不夠健全,蔬菜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績效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,未能有效保障農戶利益。這些都不同程度制約了我市現代農業發展。
眾所周知,臺灣運用現代農業的理念和模式,註重組織性、效益性和企業性的有機融合,采取與農戶利益捆綁的“小農制、大農企”的模式,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。果蔬生產合作社既為農戶提供各種服務,又通過兩者的收益捆綁,改變過去傳統農業分散生產、銷路不暢的困境,實現多方共贏發展,成為國際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模式和典範,為我市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組織得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。為此,提出如下建議:
1、加強引導。堅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自我服務、農戶根據市場調節自願發展的原則,大力發展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組織。創新完善發展蔬菜產業的機制,選擇北三市條件較為成熟的蔬菜產區,根據蔬菜生產經營規模化需求,組織引導實施承包土地經營權連片流轉,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生產,擴大輻射面和帶動能力。
2、壯大生產主體。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有關政策,引導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專業化生產,提升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;在大宗農產品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和倉儲集散,扶持建立區域產量優勢蔬菜的集散市場,努力在我市建成一批在省內外有輻射力的蔬菜生產保供基地。
3、打造名牌產品。發揮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品牌優勢,指導農村蔬菜專業合作組織積極開展無公害蔬菜、綠色蔬菜、有機蔬菜等質量體系認證工作,實施名牌戰略。
4、創新發展機制。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,引導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精品設施蔬菜基地,帶動輻射周邊發展蔬菜生產。幫助建立起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等形式的經濟利益共同體,大力發展訂單蔬菜生產。
5、完善服務體系。完善縣域電商網絡,提高蔬菜生產和營銷的信息化程度,抑制中間環節隨意加價;幫助其與大連農科院等農業專業機構建立技術、信息聯系,做好蔬菜新品種、新技術的引進、試驗、示範、推廣等工作;扶持蔬菜基地與超市、農副產品批發市場、電商平臺對接,提高地產蔬菜的本地市場份額;鼓勵“菜籃子”配送企業采購地產蔬菜,較少外運菜運輸損耗,努力降低我市蔬菜價格,增強菜農收入保障。